推广 热搜:

害了孩子的不是手机,而是父母用手机替代自己给孩子的伴随

   日期:2025-01-29     来源:www.gzjwsw.com    浏览:496    
文章简介:说起智能手机,相信父母对它是又爱又恨,“爱”的是手机给大家提供了不少便利,不管生活和工作都不能离开它; 要说“恨”,主如果由于不少孩子玩手游上瘾,饭不好美味,作业也不按时做,时不时家就上演一出“手机争夺战”。 青少年沉迷手机的现象已经引起了...

说起智能手机,相信父母对它是又爱又恨,“爱”的是手机给大家提供了不少便利,不管生活和工作都不能离开它;

要说“恨”,主如果由于不少孩子玩手游上瘾,饭不好美味,作业也不按时做,时不时家就上演一出“手机争夺战”。

青少年沉迷手机的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关注,这不,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,就有政协委员在同意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,青少年沉迷手机是什么原因,是不少父母“懒”。

有人说,手机不可怕,可怕的是父母用手机来代替自己。

孩子玩手机时,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?

我平常上班常常需要坐地铁,像以下如此的场景可以说是不足为奇了,譬如有些孩子坐地铁有点哭闹,母亲立刻塞给他一部手机看动画片,孩子立刻安静下来,母亲开始跟身边的朋友自在聊天;

再譬如,父母坐地铁时感觉无聊,于是打开手机打游戏,父母玩得高兴,孩子在旁边看得热闹。

新年时亲戚聚会,饭桌上有几个孩子子,他们非常快吃完饭了开始嬉闹,大大家感觉孩子吵,立刻有人甩给他们几个一部手机。

立刻,孩子们安静下来,熟练地打开手机找到想玩的游戏,几个人聚成一团一言不发,都死死地盯着手机屏幕。

我常常感慨,手机不了解从什么时间起,已经成了“哄娃利器”了?孩子不吃饭;孩子打扰大家工作;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.......一部手机就能全部解决。

爱玩手机的孩子,

正被手机一点点偷走健康和学习力

不少父母习惯拿手机哄孩子,图个便捷省事,当然,也有不少父母确实是忙碌中的无奈选择。但,他们可能不了解,孩子在玩手机的同时,失去了什么?

“苹果手机之父”乔布斯,生前不让我们的三个孩子玩iPad和手机,他说:“大家限制孩子们在家用智能商品。”作为研发者,他深知智能商品对孩子的伤害。

目前,不少孩子早早戴上了眼镜,多是由于过早接触电子屏幕导致的。由于动画片或者儿童游戏大多色彩艳丽,画面转换过快,极易让孩子的视觉神经系统疲劳。

来自电子屏幕的光影刺激是强烈的,适应了快步伐的孩子,非常难在相对平淡的、静态的现实生活环境中凝聚注意力。

一位小学老师说,课堂上坐不住、爱走神儿、静不下心来看书的孩子,半数以上都有爱玩手机、看电视过多的习惯。

青少年沉迷手机,

遭到代表委员关注

在今年全国两会上,代表委员们也为解决孩子沉迷手游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。

与往年不一样的是,今年代表委员们不只“关注孩子沉迷手机如何办”,提出解决之道、应付办法,更把目光投向孩子沉迷手机背后的深层缘由,探寻青少年沉迷手机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。

全国政协委员、网易首席实行官丁磊同意媒体采访时表示,青少年沉迷于手机是什么原因,父母和社会都需要深思。

不少父母由于懒,才会让孩子玩手机去解放自己。社会应提供更多可供青少年玩乐的场合。

全国政协委员、广州大学副校长于欣伟呼吁,家校联动从规范规范、技术攻关、扩大宣传等方面发力,控制儿童青少年过早、过度用电子商品,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康用眼习惯……

今年两会上,全国人大代表、广东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带来了6份议案、9份建议,其中一份题为“关于全方位禁止智能手机进人中小学校园的建议”。

倾听孩子的心声——

“父母,请多陪陪我”

为了预防青少年沉迷手机,近年来教育部门一直在努力。

譬如教育部去年4月印发紧急公告,给学校和父母都提出了需要,需要学校要明确学校各职位教职工的育人责任,将预防沉迷互联网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管理环节,加大午间、课后等时段管理,规范学生用手机;

同时,《公告》也提出要推进父母履行监护职责,譬如父母加大与孩子的交流交流,特别要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生活等。

其实呀,期望父母陪孩子、多交流,不止是教育部对父母提出的需要,也是许很多多孩子的心声,你听——

去年7月,河南郑州一位公交车员工捡到一个小纸箱,里面装满了手写信,信上写着暑假前孩子对爸爸妈妈想说的话,“母亲,我想叫你不要玩手机,将来多伴随我”“父亲,别光玩手机,多陪陪我,我爱你父亲。”

今年1月,河南洛阳国际学校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小智的一篇作文《父亲,我想告诉你》,被语文老师推荐到了互联网上,小智在作文中写道“父亲天天都用吃早饭、起床、睡觉等时间来玩他的宝贝——手机,仿佛没了手机就活不下去了一样;……父亲,只须你能放手手机,我想用东西换,就算是我的生命。”

这类话,叫人听着满满的心疼!

请放手手机,

给孩子优质的伴随!

有父母以为,只须人在孩子身边,就是伴随,其实那仅仅只能算是“陪着”。只有爸爸妈妈真的全身心投入去伴随孩子,才能做到细致入微地察看,才能真的理解孩子的感受。

➀手机不是洪水猛兽,与孩子达成协议非常重要

在现在的工作日常,完全禁止用手机不符合实质也非必要,当父母需要用手机时,可以跟孩子商量,如此设定好时间、界限,又能平等交流,如此一来用手机得到孩子的认同,孩子便不会有疏离的感觉。

➁过分依靠手机时,需要进行自我约束

当父母用手机,不是适当的工作或放松需要,而是培养无故刷手机的习惯时,就需要特别的自我约束了。可以尝试离手机远一点,把它放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。

➂优质的伴随要有爱和情感的投入

爸爸妈妈与孩子的相处要有倾听, 要有语言和肢体的交流,要真的全身心投入去伴随孩子。如此,才能真的理解孩子的感受,了解他言行背后的内心需要,看到孩子的进步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